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1.减少行政管理支出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成本几乎与财政支出增长率同步增长。我们应采取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如果道路、绿化、税收、投资、GDP的增长和财政收入可以看作是成就,做到精打细算,降低行政成本,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成果。

另外,严格执行制度设计,对资金严格把关,加强对行政管理费用内容的控制规范。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支出管理的要求,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这样才能遏止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2014年3月5日,李克强作了本届政府首次工作报告,指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公务车改在全国统一启动。全部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建立阳光财政,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和监督。各级政府必须例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共性财政支出

第一,增加对科学的财政投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科教兴国”被列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增加对科学事业的财政支出是政府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国家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所创造出来的新系统、新产品、新知识就越多。

第二,增加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与扶持力度。教育水平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我国更应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对教育费用支出实行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科学地界定财政经费对教育领域的支出范围,并且优化其内部的资金配置结构。具体做法应包括:合理制定教育发展改革规划,积极稳步推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加快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我国的全民教育水平得以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国家相关规定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我国的财政还应该增加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院校。对于中高等学校的特困生,应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的补助制度。另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差异化,中、东、西部的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政府应该统筹兼顾划拨资金,使各地区的教育能够稳步发展。

第三,增加对文化的财政投入。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金融投资的比例,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的公益性文化建设。此外,为了提高财政资源的利用效率,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投资文化事业评级体系,既做好基础性文化设施建设,又要突出重点工程,打造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的文化服务平台。

第四,增加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我国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加强财政支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实行并完善农村新农合医疗卫生制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支持筹集资金,主要对农村居民住院、大病费用给予补助。加强对医疗产业的监督,促进医疗卫生机构有序竞争和服务质量改善。尤其要加强对药品产业的监督,以保证居民的用药安全。政府应运用财税等制度,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的卫生服务市场。

第五,加强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财政投入,其渠道可以是地方政府部分预算外资金。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人口老龄化支持制度。另外,建立并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家庭收入低于当地最低收入的农村和城市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健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也应做出合理的制度改革。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11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