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纳税最小化模型

1 纳税最小化模型的概念

税收筹划的目标可以归纳为通过纳税最小化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纳税最小化模型是指各个纳税方案的税前利益相等,通过计算和比较各个纳税方案的税收,我们选择纳税最小化的方案,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目标的数学模型。

2 纳税最小化模型的推导

设税前利益为 ,税收总额为 ,税后利益为 。假设有两个纳税方案,且 =B 

当 ,则恒有 时,选择方案1;当 ,则恒有 时,选择方案2。

因此,在税前利益相等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纳税最小的方案,就能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该模型可以使计算大大简化,在税收筹划中得到广泛使用。

要实现纳税最小化,我们必须计算税额。

设 为应纳税额, 为税基, 为税率, 为税额抵扣(或简称抵扣),则有

=b×t-c (公式2.2)

设 为应税收入, 为税收扣除,一般有

B=i-d (公式2.3)

=(i-d)×t-c (公式2.4)

设 为实缴税额, 为税额抵免(或简称减免),则有

T=T -r (公式2.5)

T=(i-d)×t-c-r (公式2.6)

式(2.5)与式(2.6)是税额计算通用公式。

每个税种的具体计算公式都是通用公式的具体运用,比如

增值税=销售额×税率-进项税额 (公式2.7)

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税收扣除)×税率-税额抵扣-税额减 免(公式2.8)

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税收扣除)×税率-速算扣除数 (公式2.9)

土地增值税=(应税收入-税收扣除)×税率-速算扣除率×税收扣除(公式2.10)

从税额计算通用公式可以得知,税额的计算与税基(应税收入、税收扣除)、税率税额抵扣、税额减免密切相关。税额与税基、税率呈正相关,与税收扣除、税额抵扣、税额减免呈负相关。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要实现纳税最小化,应尽量降低税基、应税收入和税率,尽量增加税收扣除、税额抵免和税额减免。

【 例 2-2】 案例导入解析

【 税法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凡用于其他方面的,按照纳税人生产的同类消费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公式中的成本是指应税消费品的产品生产成本。

【 筹划思路 】 由于成本是计算组成计税价格的重要因素,成本高低直接影响组成计税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消费税和增值税的高低。所以,在成本分配时,我们应尽量减少乙型号消费品的成本,增加甲型号消费品的成本。

【 筹划过程 】 我们将乙型号消费品的成本转移4万元到甲型号消费品,则甲型号消费品的成本为40万元,乙型号消费品的成本为10万元,则有

对外销售应纳消费税=360 000×10%=36 000(元)

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100 000×(1+10%)÷(1-10%)×10%=12 222.22(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100 000×(1+10%)÷(1-10%)×13%=119 888.89(元)

节省增值税和消费税=17 111.11+126 244.44-12 222.22-119 888.89 =11 244.44(元)

【 筹划结论 】 经过筹划,节省增值税和消费税约11244元。

【 筹划点评 】 因为产品成本是通过公司自身的会计核算计算出来的,按照会计准则的核算要求,很多间接费用如制造费用要通过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各步骤的在产品、半成品及产成品中间进行分配,最后计算出产成品、半成品的成本。可见,只要将自用产品应负担的间接费用合理地少留一部分,而将更多的费用分配给其他产品,这样就便于降低用来计算组成计税价格的成本,进而使计算出来的组成计税价格降低,从而降低税基,使自用产品应负担的消费税相应地减少。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181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