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预算的发展史

我国的企业预算发轫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近代企业得以建立并引入预算思想的雏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民族工商业的缓慢发展,预算管理的实践也处于停滞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 30 年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了计划管理模式。“一五”期间,为加强企业管理,国家推行了企业经济核算制度,企业内部开展了班组经济核算;“二五”期间实行了流动资金统一计划、分口管理。当然对于这一阶段的管理是否属于预算管理,理论界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本书将在第二章中对该问题进行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1984 年,全国第二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推荐了经济责任制、全面计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经济核算、统筹法(网络技术)、优选法(正交试验法)、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市场预测、滚动计划、决策技术、 ABC管理法、全员设备管理、线性规划、成组技术、看板管理、本量利分析和微型电子计算机这 18 种现代管理办法,并在企业中进行了推广与运用。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993 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1994 年,我国新兴铸管联合公司率先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客观地说,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国有企业正经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为困难的阶段,预算管理并未得到很好的实行。

1998 年,随着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撤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入“五龙治水”的阶段。2000 年 9 月,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中规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2001 年 4 月,财政部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企业对年度内的资本运营与各项财务活动,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2002 年 4 月,财政部在《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企业应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这些行政规章的颁布,标志着预算管理的理念得到各界的认同,并开始进入规范和实施阶段。

2003 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2007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2008 年 10 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这是新一轮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根据政府预算统一、完整的原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审批与执行不应脱离国家财政预算部门。作为政府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主体仍应为国家财政部门,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同财政公共预算一并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

21 世纪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成功渡过了改革的阵痛期,跻身世界 500 强的企业逐年增加。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了飞跃,预算管理也在各类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中得到了推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191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