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差别管理效率假说

解释购并决策动机的最一般理论假说是差别管理效率假说。假定A公司管理层比B公司管理层更有效率,在A公司收购了B公司之后,B公司的经营效率便被提高到A公司的水平。因此,购并提高了B公司的经营绩效,这不仅会给私人带来经济利益,也会带来社会效益,整个经济的效率水平将由于此类并购活动而提高。

应用差别管理效率假说分析现实中的公司购并决策,存在一个理论上的难点。如果把问题引向极端,我们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整个经济活动中只有一家公司时,其管理效率将达到最大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公司内部协调或管理能力的限制将会阻碍这一结果的出现,因此公司总是存在一个最优的规模边界。

当然,我们不能够因为差别管理效率理论存在着一些缺陷,就否认它的理论价值。差别管理效率假说的意义在于:它肯定了在现实经济中总是存在着效率低于平均水平或者没有充分发挥其经营潜力的公司,它们就是潜在的被收购对象,从事相似经营活动的公司则最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收购者,它们具有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未充分发挥经营潜力的公司进行侦查的动机和能力,并且懂得如何改善目标公司的经营业绩。

如果对差别管理效率假说进行更严格的阐述,即可以看成是效率理论中的管理协同假说,即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个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能力超过了公司现有的管理需求,该公司便可以通过收购一家管理效率较低的公司来使其额外的管理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管理协同假说是存在一定的理论前提的。对于利用过剩的管理资源来进行购并的公司而言,如果它可以无条件地释放其过剩资源的话,不一定要进行购并。但是如果管理层是一个整体且不可分割或受到规模经济的制约,解雇剩余的人力资源将是不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假设因为行业需求状况的限制,行业内进行扩张是不可能的。购并公司虽然可以通过进入目标公司的相关行业来充分利用其过剩的管理能力,但是若购并公司不具有目标公司所在行业特有的工艺知识(或非管理性的组织资本),进入其他行业就未必有利可图(或有竞争力)。因此,购并公司将通过收购一个有必需的知识资本的企业来解决困难,以利用自身过剩的管理能力。

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或业绩不佳的企业可以通过直接雇用管理人员增加管理投入,以改善自身的管理业绩。直接雇用管理者可能是不充分的,因为其无法保证在一个相关阶段内组织机构能有一个有效的管理队伍。而且,有效的经营管理通常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规模较小、业绩不佳的公司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在上面所描述的情况下,两公司的购并将会产生管理上的协同效应,将被收购公司非管理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在一起,两者的共同作用有助于提高目标公司的经营绩效和市场价值。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197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