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人员优化配置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在众多审计资源中,人才是根本性和决定性的要素。

(一)配置适宜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

在大中型企业中,应当根据规模的大小,职工人数的多少,独立核算机构的数量和职权的分解程度,设置相应规模的内部审计机构。从内部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一般认为,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占企业职工总数的0.5%比较合适。

(二)调整内部审计机构专业人才结构

调整内部审计机构专业人才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构

合理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结构,目的是保证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理想的配置是要保持中高级人才在审计队伍占较高的比例。随着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内容相当深入,也加大了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评价标准应包括学历水平、职称等级和工作经验。

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明确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在人员选择上,内部审计机构要比其他管理部门有更大的自主权,要求进入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内部审计人员最少取得一项国家中级以上的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应具有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确保工作质量,为开展现代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调整审计队伍的专业技术结构

随着内部审计内容和对象的不断扩展,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技能种类不断扩展。内部审计人员所需要的执业知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信息技术等。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宽的工作,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应当包括财务、审计、法律、管理、经济、期货、工程等,在取得专业资格上至少应有“五师”组合配备,即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五方面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基本符合现代综合审计的需要。

3.合理调整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

将经验丰富的资深内部审计人员和富有革新精神的年轻内部审计人员合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出现“断层”现象,同时为审计工作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4.合理调整审计队伍来源结构

由于内部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人员来源要趋于多元化。内部审计人员的来源不同,各自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和不足等也各不相同。

人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高等学校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拥有很好的理论基础,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缺乏审计实务知识,缺乏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深刻认识,缺乏综合管理知识,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

(2)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他们的财会实务经验丰富,擅长财务收支审计,但由于长期从事具体账务工作,缺乏综合管理知识,思维存在局限性。

(3)工程和造价管理人员:他们一般具有工程及技术经济专业背景,主要从事工程项目审计,但由于专业单一,难以适应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综合性审计的要求。

(4)企业内部具有丰富阅历的领导人员:他们一般年龄偏大,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但缺乏活力和创新力,缺乏对国际内部审计理念的吸收。

(5)企业内部其他部门调入的人员。

5.借用内外专家或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不可能配置所有适应企业内部审计业务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上,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临时借用内部或外部的专家参与审计工作,在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节约了审计资源,降低了审计成本。

(2)部分大型审计项目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联合审计。发挥内外各级专业人才的力量,对于部分专业性强的审计采取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联合审计的办法。

(3)联合其他职能部门一起组成审计组开展审计。为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应联合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审计,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增强整体审计效果,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22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