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本管理的萌芽阶段?

在18世纪以前,商品的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家庭手工业为主。业主提供原料,交由工匠在自己家中生产,业主将产成品收回再向外销售。业主分别记录个人成本,然后与销售收入比较,确定收益。但由于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人们的成本意识不强。另外,产品在外部采用手工加工,不用机械设备,没有生产厂房,所以间接费用很低往往被忽视,只把直接材料和人工看成产品成本,而把间接费用看成一项损失,成本记录和财务会计的记录也没有较好地结合。

到了18世纪末期,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产业革命的巨大冲击下,手工作坊纷纷倒闭,机器大工业生产逐渐形成,人们逐渐认识到,待到商品销售以后再倒算销货成本,既不严密又为时已晚。根据生产过程中的耗费情况,计算生产成本已成为会计核算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简单的成本会计的产生。19世纪初伴随工厂制度的发展,已有人开始介绍分批法和分步法,并提出了永续盘存制度,这满足了不同企业正确汇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合理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虽然这些论述并不深透,但在当时已难能可贵,总的来说,在这以前的成本管理基本上还是处于萌芽阶段。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236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