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政赤字产生的理论、现实、本体依据?

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1.理论依据

在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诞生以前,财政赤字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所忌讳的东西。财政收支平衡是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唯一选择。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认为,对任何经济社会而言,保持充分就业状态的宏观经济均衡是压倒一切的事情,自然比保持政府财政收支年度平衡更重要,并且政府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这一经济理论的政治影响,大多数国家政府通过审慎财政政策(辅之以其他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灵活、积极的宏观调控。推行这种理论的客观结果就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不平衡,即出现了财政赤字。即使预算赤字可能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一些麻烦,但它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毕竟是潜在的,而宏观经济的失衡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不安定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2.现实依据

市场经济本身的竞争机制会带来财富悬殊、收入与财产分配不公等问题,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单纯靠市场经济本身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政府这时就需挺身而出,建立旨在将社会收入在某种程度上的再分配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所代表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公益开支在全部政府开支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以致必要时可以首先挤掉其他类型的开支项目,然后再靠预算赤字筹集部分被挤掉的项目开支。于是,政府调控经济,根据需要增加开支也有了有利的依据。可见,政府所推行的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有助于维护其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存在的合法性,而且也有助于保持其国民经济的持续增值和效率改善。

3.本体依据

就财政赤字对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各种影响而言,在未对造成财政赤字的正常原因和非正常原因进行明确区分的情况下,不能认为任何性质的财政赤字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按赤字形成原因对财政赤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即在财政政策决策过程中加强预算管理,特别是加强对财政赤字的管理,还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赤字的消极影响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的。这就是许多国家的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推行审慎财政政策时,往往要把财政赤字管理置于重要地位,并予以极大重视的根本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238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