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的弥补手段有哪些?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下列手段都可以被政府用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但在现实中,财政赤字的成因及类型不同,每一种手段的适用范围,要根据对经济发展可能的影响和作用来选择。

1.财政发行

财政发行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与财政发行相对应的货币发行是经济发行。经济发行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一般来说,经济发行是通过信用渠道实现的,是货币发行的正常方式。财政发行通常是超过经济运行正常需要量而增发的货币量,是通过政府支出渠道实现的。在一定条件下,财政透支也会造成财政发行。

无论是经济发行还是财政发行,都具有扩张社会经济需求的作用。但经济发行的原动力是经济发展对货币流通量的需要,适度的经济发行一般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而财政发行则不然,其发行的原动力是为了弥补赤字的非市场需求,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财政发行在经济实践中,只有在计划经济或者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下,通过银行代理国库制度才做得到。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各国政府一般不采取财政发行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2.财政透支

财政透支是指政府财政在其银行的账户支取的款项超过其存款的数额。这是政府弥补赤字最不得已的手段。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实行银行代理国库制度,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通过银行的账户办理的。如果政府是在编制预算时通过财政与信贷的综合平衡有计划地安排财政透支,实际上是用银行的信贷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如果财政透支的数量过大,时间过长,致使银行无力垫付,或者在财政透支的同时,已经出现了信用膨胀的现象,那么,财政透支必然导致增发纸币发行,这种赤字的货币化,会引起通货膨胀的后果。1994年以前,我国曾经以财政透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自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后,政府不再以财政透支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也不采用财政透支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

3.动用上年或以前的财政结余

累计的财政结余是政府执行预算收大于支的结果。如果在封闭经济体制并实行银行代理国库的条件下,财政结余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相应的未动用的物资。这时,如果所动用的财政结余是真实的,实际上等于将过去形成的经济需求投入到当前的市场上去,就会对本期的社会需求形成扩张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由此看来,动用财政结余弥补赤字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段。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日益扩大,各个国家的经济很难在封闭的状态下运行,况且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大部分年份很少出现财政结余。并且,在动用财政结余弥补财政赤字时,也要考虑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靠动用财政结余弥补赤字缺乏基础和环境。

4.发行公债

通过债务收入来弥补财政赤字,其实质是在现有的社会需求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使债权人将其货币购买力暂时有偿地让渡给政府。因此,如果不考虑政府的债务负担问题的话,若通过发行公债,以债务收入来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性的冲击,也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现实操作中,必定要认真考虑到借债规模对弥补财政赤字的可能空间,以及发挥公债使用效率问题。

国家举债只是货币使用权的转移,因而是弥补赤字的重要和经常方式。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赤字增加导致债务增加的财政局面。从债务的最终偿还来看,规模巨大的债务会带来货币化、税收化的可能后果。换句话说,在政府支出未能有效削减的情况下,政府债务将是预期的或延期的货币发行或税负增加。政府债务大都需要付息,而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利息支付将有可能成为产生赤字的重要因素,即存在赤字引起的债务使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实践证明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在某些时候利用税收手段筹资来偿还债务的利息支出,而绝大多数国家则是靠发行货币或举借新债来偿还债务利息。而发行货币和举借新债本身就是财政赤字,因此,巨额利息支付导致更大财政赤字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国际经验表明,控制赤字规模的关键,就是控制未偿还债务规模和利息支付。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2387.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