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极为复杂,而且变化不定。面对复杂且多变的经营环境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必须建立一些合乎情理的假设条件,并以此作为确定会计核算对象、选择会计政策、处理会计数据、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前提。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所谓会计假设,就是对会计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环境做出合理的设定,也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4个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是一个独立的特定经济实体。会计主体假设包含了以下3个方面的含义。

(1)明确会计核算范围。对于企业会计来说,只是针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即站在企业自身角度对企业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确定会计主体,就是要明确为谁核算,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此,《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了正确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企业的利润,必须以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实体的权利义务为界限,相对独立于其他主体。

(2)企业的经济活动独立于企业的投资者。会计主体主要是规定会计确认、计量的范围。它不仅要求会计确认、计量应当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还必须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投资者的经济活动。企业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涉及的只是企业主体的活动。将企业作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反映了企业经营者正确计算并严格考核企业盈亏的要求。另外,从进一步记录财产和收支的角度看,所有者的财产一旦投入某一个企业,就应在账簿上独立地记录,以分清哪些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无关而属于所有者本人的财产收支或其他经济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即法人)是有区别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独资与合伙企业通常不具有法人资格,它们所拥有的财产和所负担的债务,在法律上仍视为业主或合伙人的财产与债务,但在会计确认、计量中,则把它们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来处理。集团公司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集团公司中的企业都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定期对外报告个别企业财务信息。为了反映集团公司整体财务信息,集团公司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编制自身的合并报表。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会计人员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内部的债权债务相互抵销,并扣除所属企业之间的销售活动而产生的利润。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是会计核算时间范围的界定。

为使会计确认、计量中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保持稳定,保证企业会计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可靠,《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使用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依照原来的偿还条件来偿还它所负担的各种债务。会计确认、计量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基础之上。这解决了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这一基本假设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而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假定持续经营,也就是假定企业经济活动将会无休止地运行。那么,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从何时开始,又在何时终止。所以,会计确认、计量应当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期间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同的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我国规定以日历年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在我国,中期是指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所包括的上半段时间的报告期间。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于确定会计确认、计量程序和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为此,企业需要在会计处理上运用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会计方法。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货币计量包含两层含义。

(1)假定币值稳定,不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在币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一般不考虑币值的变动。本书讲述的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均是在此假设下进行的。然而,由于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如何反映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客观要求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并因此产生了通货膨胀会计。

(2)确定记账本位币。在多币种货币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需要确定一种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该币种称为记账本位币,其他币种按照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一般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企业的经营大量使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进行结算,也可以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除此之外的其他货币应按照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进行计量。但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以其他国家或地区货币为计量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人民币为计量基础的财务报表。

注意:“外币”作为会计术语,不是指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而是指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286.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