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与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系统历经手工和电子计算机环境下两个阶段,其中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引入会计实务领域,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该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面向会计事务处理的阶段(EDP和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面向企业整体管理的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和面向企业间决策管理的价值链会计信息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1.面向会计事务处理的阶段

面向会计事务处理的阶段可分为两个小阶段,前期为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后期为在财务部门独立使用的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1)EDP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在科学计算,特别是军事科研部门的科学计算。由于计算机准确快速的运算特点,使人们对它的应用效率很快得到了认知,并意识到它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尝试使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人们进行企业管理。例如,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使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工资核算和成本会计核算。人们初步认识到了使用电子计算机后,可以使许多核算工作进入自动化的状态,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流通量与日俱增,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因而对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新的需求。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它的性能价格比逐渐优化。在软件方面产生了独立于应用程序的数据文件系统,以及各种高级语言的诞生。特别是COBOL语言的使用为企业各种核算工作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环境,产生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早期形态,称其为“EDP”,EDP阶段延续到60年代末期。在这个时代,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较长;构成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市场竞争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管理思想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在具体操作上以“福特制”为典范;企业管理建立在产品部件化、部件标准化和加工工序规范化的基础上,把工人固定在以一定节奏运动的生产线旁,从事几项简单且熟练的加工操作;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按照功能来组织的层次结构。

这时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较低,企业管理中计算机被应用到个别部门解决局部的计算和管理要求,开发的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功能也比较简单,一般着眼于代替部分手工劳动、降低劳动强度,以及提高劳动效率等。人们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工资计算、存取款、库存材料的收发核算等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形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只有多种相互独立的会计核算程序。一种会计核算程序仅能对应某项会计业务,独立完成,没有相互联系。会计核算程序模拟手工核算方式,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会计信息的采集、输入和处理是后台批处理的。

●各项业务中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大都是独立进行,没有形成整体的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的核算方式和基本流程模拟手工方式,是一种基于输出视角的处理模式,重点服务于满足外部会计或称为“财务会计”的需求。

(2)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大量普及,财务部门内部越来越多的会计事务使用计算机处理。当财务部门内部的计算机应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考虑将财务部门内的各个计算机应用进行集成,以使各个应用程序能够共享数据,这种集成可以称为“部门内的信息集成”。所谓信息集成,可以用“来源唯一、实时共享”来概括。来源唯一指任何数据由一个部门、一位员工从一个应用程序录入,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效率、避免差错,并且明确责任;实时共享指将数据存入统一的数据库,按一定规则处理,然后为相关人员授权,使他们能实时共享不断变化的信息,高效而且有效地执行业务或做出决策。

局域网和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为部门内的信息集成提供了实现的技术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例,会计核算有多项职能,相互之间有联系。会计信息系统也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如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和成本核算等。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实现数据共享后,会计报表子系统基于这些核算功能可自动生成多种会计报表。这个阶段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在经典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基础上,强调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按照特定的规则、在特定的时机并采用特定的方法记录那些改变组织的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构成的业务事件的数据。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和会计报表的自动生成,在此基础上为管理者提供财务信息,辅助决策。

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是综合处理发生在企业各业务环境中的各种会计信息,并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管理和辅助决策信息。会计信息系统可称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它实现了部门内的信息集成,主要特点有如下几点。

●会计信息的采集、输入和处理虽然仍是后台批处理的,但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传统的数据处理范围,开始形成了整体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彼此间的信息传递、共享和部门内的信息集成。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打破了手工方式的一些模式,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重视会计数据的综合加工、分析和深层次的应用,为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管理部门提供辅助管理信息。

●会计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完备,包括了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成本核算、预算和资金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等诸多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财务部门专用的信息系统,它在物理上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虽然联机应用已经成熟,但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入被动地依赖业务部门提供数据,因此对管理决策的支持只能是提供事后的统计分析评价,而无法有效地进行事中控制。又由于会计信息系统采集的仅仅是那些影响组织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构成的经济事件的数据,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得市场、竞争对手和协作方等有关信息,因而仍只能进行事后的统计和分析,而无法进行有效的事前计划预测和事中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这是面向事务处理阶段的信息系统的固有特征。如果企业缺乏一个长期和统一的信息系统发展规划,在建立不同业务系统时不考虑将来可能的集成,那这些“信息孤岛”的消除是相当困难的;反之,“信息孤岛”就能在信息系统向更高阶段跳跃时自然消除。

2.面向企业整体管理阶段

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市场竞争转到如何提高T、Q、C和S上。含义是:T(Time)——产品的交货时间或新产品的上市时间;Q(Quality)——质量;C(Cost)——成本;S(Service)——售前和售后服务。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单纯地提高某个职能部门工作的效率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紧密协同,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管理思想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开始按照业务过程来设立组织结构,按照项目小组来组织人力资源。员工不再是庞大流水线上的小小螺丝钉,而是参与多个专门业务过程团队的多面手。企业通过培养员工的多种才能来避免简单重复劳动给员工带来的枯燥感,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子系统,已经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因此,其设计目标应充分考虑企业整体管理和决策的需求。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全面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会计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的集成,从而使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整合为一体。实现了企业内的信息和过程集成,彻底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共享性。

(2)这个阶段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大多数是基于C/S结构的网络系统,不仅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间合理分配数据和功能,而且覆盖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财会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网络,而是整个企业的网络系统。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这个阶段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是事件驱动型的信息系统。所谓事件驱动,是指会计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及传输嵌入在业务处理系统中,或者说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的业务执行系统融为一体。在业务发生时能够实时采集详细的业务及财务信息,执行处理和控制规则。由于会计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实时性,使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执行事后的统计分析评价,而且能够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这种系统的核心是集成,即集成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集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集成核算与管理,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由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升级为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

(4)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财务会计转向同时重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使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5)在高度集成的环境下,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能实时地采集到那些影响组织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构成的经济事件的财务信息,因而不仅可以做到事后分析和决策,还可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

(6)在这种环境下,利用已有业务和财务的综合信息和决策模型可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协助管理者解决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问题,包括对各项计划的监控、预算和成本的管理控制等,以制定高层管理决策和企业发展策略。

3.面向企业间价值链决策管理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竞争主要是围绕新产品的竞争而展开的。这是因为一种新产品的价格总是高于其价值的,通过竞争价格才逐渐接近价值。一种产品失去其独占期,就意味着这种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除了传统的对企业提供产品的低成本和高质量要求外,当今的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包括市场细分、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交货期缩短、产品复杂性增加、定制产品数量增加、环保要求日益增强、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工作时间缩短等。此时企业的业绩越来越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内部成本效益达到最优的某些企业仍然可能是不成功的。因为市场上可能存在更能满足顾客需要的竞争对手,它们或成功地将某些业务职能外包,或与贸易伙伴建立了更好的战略联盟。因此企业不仅需要了解并改进、协调每项内部职能,还需要在客户及供应商间建立高效的协作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间的价值链或企业联盟之间过程集成的有效性和效率的竞争,价值链管理理念和理论应运而生。

伴随着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出现,价值链会计管理理念也逐步形成。价值链管理把企业资源的范畴从过去的单个企业扩大到整个价值链的企业群,企业关心的将不再仅仅是企业自身,而是置身其中的整个价值链的集成利益和发展能力。企业联盟的形成在会计管理上就构成了企业联盟价值链会计管理,它将突破传统会计管理一个会计主体为监管范围的限定。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快速和准确地反映整个价值链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包括如何产生、采集、记录、核算、反映、控制和分析价值链上的会计和财务信息,以及如何执行价值链上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及物料中心等的会计管理和监控作用等。为达到上述目标,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最重要的技术基础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因为只有在价值链企业群中实现了整体信息化后,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分布式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ERP应用系统等的支持下,才能在整个价值链上实现信息的实时、准确地采集、记录、核算、集成、共享、跟踪、反馈,并有效地实现各中心的会计管理和监控工作,进而提高整个价值链上会计管理工作的含金量。价值链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的双重性

为了提升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的全球竞争能力,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定位一定要打破企业分割的局面。应从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和长远战略和策略发展的需求出发,实现企业间信息和过程的集成。因此会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不仅要提高所有联盟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和决策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从价值链企业联盟的整体价值管理活动(例如,价值链的成本控制活动和物流控制活动等)出发,提升整个价值链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管、分析和决策能力,并按事先规定的法则,在联盟企业有关业务发生时提取相应的价值链会计管理的会计、财务、业务、市场、客户和竞争对手等综合信息,以支持价值链企业联盟综合管理、监控和高层决策管理的需求,从而提升价值链企业联盟整体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价值。

(2)会计管理信息化技术平台

为了支持价值链企业联盟间的会计管理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价值链企业联盟的信息技术平台,特别是网络平台必须由分散的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提升到由因特网技术支持的各联盟企业的内联网和企业间的外联网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应用系统的结构也应从C/S结构提升到B/S结构。

●分布能力。由于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目标具有的双重性,即一方面要提升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同时提升价值链企业群的整体会计管理能力。因此,企业联盟间协同工作的网络和数据处理平台应具有较强的分布能力,包括分布处理能力、分布存储能力和功能分布能力。只有在分布能力的支持下,信息技术平台才能同时分别地支持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局部应用和企业联盟间的协同会计管理的全局应用,使二者之间既有关联,又有独立的运行空间而互不干扰。

●支持异构环境的能力。价值链信息平台是由不同企业的局域网和广域网连接而成的,这些网络具有不同的网络硬件平台、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如何使这些异构的系统能够协同运行是该平台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价值链信息平台必须具备的能力。

●快速扩展和收缩的能力。可扩展能力包括平台容量的扩展和功能的扩展两方面:一方面,价值链是一个动态的企业联盟,随时面临着新企业的加入和链中企业的退出,因此无论是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安全的角度,价值链信息平台必须能够具有使新加入企业的信息平台及时成为整个平台的一部分,退出企业及时从整个信息平台退出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和价值链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信息平台的功能必须不断随着管理的需要增加新功能,并根据需要调整相应的流程,因此信息平台必须具备快速扩展和收缩的能力。

●良好的开放性。价值链信息平台的开放性体现为外部系统在允许的前提下能够较容易地连接到平台上,外部用户能够较容易地按照允许的权限访问系统。只有良好的开放性的平台才能够真正发挥电子商务、网络化交易的优势。

●良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价值链信息平台是多个企业的基础平台,其可靠性影响着链中的每一个企业,它能协调分散系统间的互动。确保至关重要的业务信息不丢失或被破坏,保证流程调度和数据处理的安全可靠,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等是该平台必须具备的能力。

价值链信息平台的安全威胁着平台上的每一个企业,而开放性及平台的动态化又增大了平台的风险。所以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使平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信息平台发挥作用的保障和基础。价值链信息平台是一个整体,这就要求安全体系也应该是一体化的。

●高效率。价值链信息平台不仅要处理各企业自身的业务,还要处理大量企业间的往来业务。因此要及时响应各方面应用的请求并提供及时的服务,平台的高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3)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过程集成

价值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价值链联盟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链中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需要集成,集成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架构,使业务流程能够顺畅地流转,由此需要构建集成化的信息平台支持业务运作。从集成的角度看,最高效的价值链信息平台应该是一个以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过程集成平台。但由于价值链随时面临动态变化的可能,而且每一个企业可能同时处于不同的企业链中,并与不同的合作伙伴集成,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过程集成。由于在价值链上实现了过程集成,企业决策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变化,更加及时、准确且细致地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也终于能够有效地进行事前预测和计划,并具有全过程的计划、执行、控制、分析和决策功能。

(4)价值链会计管理计划和会计控制作用的提升

价值链是由具有不同产权主体的企业构成的企业链群,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这些企业联合起来追求一套达成一致的目标,同时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在这种情况下,要真正实现价值链的管理,控制是必不可少的。价值链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业务流程,管理的结果需要由企业的财会信息和业务信息反映。显然会计信息是最综合和全面的,也是最具可比性的。因此建立和完善会计控制,保证财会信息的准确、真实及完整变得尤为重要。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也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管理价值链这样一个松散且动态的企业链时,计划管理无疑是重要的管理方式和途径之一。计划是协调的结果,也是各企业具体经营的目标。它使链中各企业明确自身具体目标的同时,了解整个价值链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解自身对价值链的价值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激励企业追求价值链的总体价值,使各企业的追求趋于一致,从而实现价值链管理的根本目的。

为了实现整个价值链的计划和会计控制的动态管理,最重要的技术前提是能否及时收集和反馈价值链上企业群计划管理和会计控制的大量信息并做出快速调整、控制和响应。无疑,实施网络环境下的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价值链的计划管理和会计控制的重要环境和技术基础。一是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不仅能自动处理大量而复杂的信息,支持整个价值链企业联盟业务的急剧增长和动态变化,从而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二是在信息系统的环境下,由于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过程由系统自动有效地完成,从而减少了人工的干预,这种有效的信息反映及传递机制是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和会计控制的基础;三是信息系统环境还能改善和规范价值链企业联盟中“业务—计划管理—会计控制流程”。

如前所述,只需在实施业务流程优化时,将计划管理和会计控制流程嵌入各有关的业务流程中并使之有机地集成,即可在业务发生时动态地实施强有效的计划管理和会计控制;四是在信息系统的环境下,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清晰的操作规程、明确的岗位分工和严格的授权机制等,这些将使价值链企业联盟的管理流程得到规范,从而使计划管理和会计控制也得到有效的执行。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kjxtt.com/495.html
返回顶部